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逆向考研真的能规避就业问题吗  > “逆向考研”再引关注,从名校到“双非”真的错了吗?

“逆向考研”再引关注,从名校到“双非”真的错了吗?

近日,“双非”高校武汉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公布了该校2022级研究生招生数据:研究生新生总数3188名,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新生有64所高校的159人,其中不乏有985、211高校的学生选择第一志愿报考武科大。对此,“逆向考研”的话题再度引发网友热议。(10月12日 澎湃新闻)

所谓“逆向考研”,指的是“双一流”高校本科生考取“双非”高校研究生的情况。近年来,随着考研报名人数的与日俱增,考研上岸的难度也相应水涨船高,许多人为了能够确保一战上岸,在报考学校时更趋向于“求稳”的选择,因此出现了不少“逆向考研”的例子。对此,一些网友表示理解,认为“逆向考研”是综合多方考虑的结果;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这是“自废武功”,缺少对未来的长远规划。

在笔者看来,“逆向考研”是部分考生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的理性选择,并无可非议。考研并不是只看学校名号,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、专业强弱以及是否适合自己也很重要。一些“双非”院校可能在科研实力上不如985、211院校,但在区位优势、就业优势上却很不错,对于考生而言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。其次,“双非”高校的名师、名专业同样有着一定竞争优势。据武汉科技大学校方公布的案例,2022级研究生新生王正本科毕业于一所“双一流”大学,在面对调剂时他本着“读研究生主要是做研究,选择团队和老师比选择学校更重要”这一想法,最终在一众可调剂的学校中选择了“双非”武汉科技大学。此外,考研亦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并不简单。部分名校学生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考试实力去到更好的学校,他们退而求其次选择“双非”高校,既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,也很大程度上舒缓了个人的考研压力。

然而,不难看到,“逆向考研”也是社会大环境下部分学生对“考研与就业”问题做出的妥协。“逆向考研”对部分考生来说,既是一种无奈,但同时也是一条出路。据9月27日教育部公布的消息称,目前,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.18亿。在近些年的就业市场中,尤其在受到疫情冲击后,就业形势不容乐观。原来专科能做的,现在要求本科学历,原来本科生的岗位,现在可能就要求研究生。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的人才,学历贬值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。在学历内卷的环境下,“‘考上’比‘名校’更重要”的新现象掺杂着一种“不得不”的无奈之情。“考研上岸”成为不少学子的一种执念,这也使得

相关推荐: